菲利普·罗斯的现代性社会问题书写研究
售价:
¥28.73
作者:
史元辉
ISBN:
978-7-5117-3712-0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8
装帧:
-
开本:
-
纸张:
-
页数:
-
购买数量:
(当前库存0件)

本书以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后期所创作的两部代表性作品《美国牧歌》和《人性污点》为例,对罗斯在作品中的现代性社会问题书写进行研究。作者具体论述了罗斯在这两部小说中对于现代性社会的深刻反思,指出了诸多现代性社会问题,如经典的消解、知识分子的世俗化和职业化沦落、主体性意识的零散化、青年的反叛和社会的分裂与对立在小说中的文学呈现。同时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思考了保罗?蒂利希的“绝对信仰”和“终极关怀”学说,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应对效用和局限性,最后以梁漱溟先生对于资本主义的批评为依据,分析了中国儒学的“仁”学说对于这类社会问题的补救性意义和价值。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导论
  • 一 罗斯和他的小说创作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世俗化和理性化的推动
  • 第一节 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和张扬
  • 1. 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 2. 瑞典佬西摩和科尔曼的主体性意识张扬
  • 第二节 “除魅”的过程
  • 第三节 “上帝死了”
  • 第二章 经典的失落
  • 第一节 罗斯和科尔曼的困惑:经典意义的丧失
  • 第二节 黛芬妮和科尔曼的曲解——经典的被解构
  • 第三章 人文知识分子的沦陷
  • 第一节 人文学科知识的理性化
  • 1. 西方哲学理性化的突出
  • 2. 人文和社会学科知识的理性操作主义倾向
  • 第二节 人文知识分子的职业化和世俗化
  • 1. 科尔曼和黛芬妮:人文知识分子的职业化
  • 2. 科尔曼和黛芬妮:人文知识分子的世俗化
  • 第三节 科尔曼和黛芬妮——科层机构下的知识人
  • 1. 科尔曼的“物化”倾向
  • 2. 黛芬妮的权欲做派
  • 第四节 科尔曼的困境——知识人的“消解”和“放逐”
  • 第四章 “主体性意识的零散化”
  • 第一节 “历史的终结”和“深度感的丧失”
  • 第二节 “孤独的人群”
  • 第三节 反抗的年轻人
  • 第四节 社会的疏离和对立
  • 1. 精英与大众的对立
  • 2. 瑞典佬与女儿莫莉:资本主义与其对立面
  • 第五章 问题的应对
  • 第一节 现代性的伦理困境
  • 第二节 蒂利希的药方
  • 1. 蒂利希和他的学说
  • 2. “绝对信仰”和“终极关怀”的效用
  • 第三节 社会分裂的应对
  • 1. 哈贝马斯和他的交往理性
  • 2. 交往理性能否应对社会分裂?
  • 第四节 儒学的启示
  • 1. 梁漱溟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
  • 2. “仁”的应对意义
  • 3. “仁”的主体性价值
  • 结语
  • 附录
  • 《垂死的肉身》: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反抗
  • 垂死的肉体 沉沦的灵魂——《垂死的肉身》中体现的现代危机
  • 罗斯的《人性污点》:又一场后现代主义社会的恶作剧?
  • 参考文献
  • 后记
史元辉,1971年生,文学博士,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比较文明学评论》(Comparative Civilizations Review)、《外语教学》、《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等发表论文近20篇;任副主编参编了《世界文学重构与中国话语创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任第二副主编参编了《当代世界文学史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并撰写了其中当代美国文学章节,共计4万字;出版著作《中西文化比较概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暂无相关资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