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哀祭文体研究
售价:
¥24.51
作者:
王一涵
ISBN:
978-7-5117-3422-8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8
装帧:
-
开本:
-
纸张:
-
页数:
-
购买数量:
(当前库存0件)

本书从文体的角度切入,分六章具体分析研究先唐各类哀祭文体的源流、演变、文体特征的变化,以及哀祭文产生和流变的文化背景和原因。绪论主要是对本文所研究的哀祭文体对象进行界定,提出采用“哀祭文”的依据,并提出选取诔、祭文、吊文、哀辞、哀策等文体以及丧葬文书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古代文体分类
  • 二、古人对哀祭文体的认识和分类
  • 三、哀祭文体研究现状
  • 四、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一章 古代丧祭思想
  • 第一节 儒家的死亡观念
  • 一、早期社会的死亡观念
  • 二、儒家的生命意识
  • 三、“三年之丧”的理论与实践
  • 四、儒家对死亡的超越
  • 第二节 道家和道教的死亡观念
  • 一、老子的死亡观念与顺应生死的“道”
  • 二、庄子的死亡观念与“生死齐一”
  • 三、道教理论中的“重生恶死”观念
  • 四、道家和道教对死亡的超越
  • 第三节 佛教的死亡观念
  • 一、佛教的“死亡之苦”
  • 二、佛教的死亡观念
  • 三、佛教对死亡的超越
  • 第四节 结语
  • 第二章 古代丧祭仪式
  • 第一节 古代丧祭礼仪
  • 一、儒家丧祭礼仪
  • 二、道教丧祭礼仪
  • 三、佛教丧祭礼仪
  • 第二节 丧祭仪式的意义
  • 一、“过渡礼仪”与“阈限”理论
  • 二、丧葬仪式的象征意义
  • 三、丧祭礼仪的文化功能
  • 三、仪式与文体的产生
  • 第三节 结语
  • 第三章 诔文研究
  • 第一节 诔文溯源
  • 一、诔之释义
  • 二、诔与谥制
  • 三、诔的礼制规定
  • 四、诔文体制溯源
  • 第二节 诔文流变
  • 一、内容的变化
  • 二、抒情方式的变化
  • 三、诔主身份的变化
  • 四、体制的变化
  • 五、流变的原因
  • 第三节 诔文的衰落
  • 一、谥议与行状对诔文作谥职能的取代
  • 二、碑志文对诔文述德职能的取代
  • 三、祭文和哀辞对诔文写哀职能的取代
  • 四、佛教丧葬愿文对诔文祈愿职能的取代
  • 第四节 结语
  • 第四章 祭文吊文研究
  • 第一节 祭文溯源
  • 一、祭之释义
  • 二、祭与祝官
  • 三、祭的礼制规定
  • 四、祭文体制溯源
  • 第二节 祭文流变
  • 一、体制的仪式性特征
  • 二、内容的变化
  • 三、祭主身份的变化
  • 四、语体形式的变化
  • 第三节 吊文溯源
  • 一、吊之释义
  • 二、吊与凶礼
  • 三、吊与宾礼
  • 四、吊文体制溯源
  • 第四节 吊文流变
  • 一、吊文的文体定型
  • 二、内容的变化
  • 三、体式的变化
  • 四、体制的变化
  • 第五节 结语
  • 第五章 哀辞、哀策、挽歌研究
  • 第一节 哀辞溯源
  • 一、哀辞释义
  • 二、哀辞溯源
  • 第二节 哀辞流变
  • 一、哀辞的文体定型
  • 二、哀辞的体制特征
  • 三、哀主身份的变化
  • 四、哀辞抒情方式的变化
  • 第三节 哀策溯源
  • 一、哀策释义
  • 二、哀策文体溯源和礼制规定
  • 第四节 哀策流变
  • 一、哀策的文体定型
  • 二、哀策的文体结构与体制特征
  • 三、哀策的文体流变规律
  • 第五节 挽歌溯源
  • 一、挽歌释义
  • 二、挽歌与送终之礼
  • 三、挽歌仪式的表演者——挽郎
  • 四、“非礼”的助乐挽歌
  • 第六节 挽歌诗流变
  • 一、挽歌与挽歌诗
  • 二、葬礼挽歌诗和拟挽歌诗
  • 三、献赠挽歌诗
  • 四、挽歌诗的文体流变规律
  • 第七节 结语
  • 第六章 丧葬文书研究
  • 第一节 买地券研究
  • 一、买地券的产生
  • 二、买地券的仪式性特征
  • 三、买地券的体制
  • 四、买地券的内容
  • 第二节 镇墓文研究
  • 一、镇墓文的产生
  • 二、镇墓文的仪式性特征
  • 三、镇墓文的体制与内容
  • 第三节 告地策研究
  • 一、告地策的产生
  • 二、告地策的内容
  • 三、告地策与通关之“传”
  • 第四节 丧葬文书与道教思想
  • 一、丧葬文书与道教神仙谱系
  • 二、丧葬文书中的解除内容
  • 三、丧葬文书中的道教符箓内容
  • 第五节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王一涵,辽宁沈阳人,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过常宝教授。曾在各级刊物发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研究等方面学术论文十余篇,现任职于国际关系学院。
暂无相关资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