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
售价:
¥27.04
作者:
吕志祥
ISBN:
978-7-5117-3302-3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8
装帧:
-
开本:
-
纸张:
-
页数:
-
购买数量:
(当前库存0件)

对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实证调研的结果显示,现行政策存在补偿标准、补偿期限、补偿资金、政策监管评估、配套保障政策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统一、协调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其制度设计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在生态环境基本法中明确规定生态补偿的基本制度;完善《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生态补偿的原则性规定;适时出台《生态效益补偿法》;制定《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西北各省(区)依据具体的省情完善本地区生态补偿的地方性立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现状分析
  • 一、西北生态脆弱区及西北生态的重要性
  • 1. 对西北地区及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界定
  • 2. 西北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二、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现状及其成因
  • 1.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之现状
  • 2. 生态退化的后果及对西北经济社会的损害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之成因
  • 三、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成效及不足——以退耕还林为例
  • 1. 西北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补偿总体情况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补偿效果明显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导论
  • 一、对生态补偿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的初步阐释
  • 1. 对生态补偿概念的法学阐释
  • 2. 生态补偿的类型分析
  • 3. 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机制
  • 二、补强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之动因
  • 1.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机制之缺失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立法之缺失
  • 3. 补强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之动因
  • 三、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之进路
  • 1.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伦理根基:生态整体论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要支撑:传统生态文明——以藏族聚居区为例
  • 4.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之基本原则
  • 5. 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机制之进路
  • 6. 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立法之进路
  • 第三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经济学实证分析
  • 一、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基础
  • 1. 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依据
  • 2. 生态补偿(标准)的生态价值基础
  • 二、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原则、计量方法和差异化设计
  • 1.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的估算原则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计量方法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主要生态领域补偿标准的差异化设计
  • 三、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经济学实证分析——以甘南为例
  • 1. 甘南生态及生态补偿(标准)现状
  • 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
  • 3. 基于机会成本法的生态补偿标准
  • 4. 对甘南生态补偿标准的进一步分析
  • 5. 对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再思考
  • 第四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
  • 一、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补偿的现实背景
  • 1. 草地、草地资源及其生态功能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资源退化现状
  • 3. 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
  • 二、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补偿:国家法与习惯法的暗合与补缺
  • 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正义
  • 2. 生态正义: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暗合与差异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补偿:国家法对习惯法的整合与补缺
  • 三、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补偿实践——以黄河首曲玛曲县为例
  • 1. 玛曲县生态区位概述
  • 2. 玛曲县草地生态补偿政策实践
  • 3. 对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补偿实践的检视
  • 四、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想
  • 1. 草地生态补偿的制度设计
  • 2. 草地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机制
  • 第五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
  • 一、加强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
  • 1. 森林、森林资源及其重要功能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类型多样的森林资源
  • 3. 加强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
  • 二、森林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政策实践
  • 1. 森林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
  • 2. 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的历程概述
  • 3.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法律体系
  • 三、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证分析
  • 1. 西北生态脆弱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绩效评析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绩效评析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绩效评析
  • 4. 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存在的问题
  • 四、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立法构想
  • 1. 应然与实然: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路径选择
  • 2. 生态综合管理:西北生态脆弱区构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路径选择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立法构想
  • 第六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 一、西北生态脆弱区河流及流域生态状况
  • 1. 西北生态脆弱区河流分布情况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流域生态状况
  • 二、补强西北生态脆弱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 1. 补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之必要性
  • 2. 补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之可行性
  • 三、西北生态脆弱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之缺失
  • 1. 流域生态利益相关方不明确
  • 2. 补偿方式单一,资金不足
  • 3. 流域水资源保护范围狭窄
  • 四、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之构想
  • 1. 明确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方
  • 2. 扩展补偿模式以及方式
  • 3. 拓宽水资源的保护范围
  • 第七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 一、西北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现状
  • 1. 西北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发展形势评估
  • 二、补强西北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 1. 补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必要性
  • 2. 补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 三、西北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缺失
  • 1. 生态补偿法律依据不完备
  • 2. 生态补偿标准不确定
  • 3. 生态补偿管理、协调机制不顺畅
  • 4. 过度依赖政府性补偿
  • 四、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之构想
  • 1. 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完善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
  • 2. 科学厘定生态补偿标准
  • 3. 优化生态补偿管理、协调机制
  • 4. 拓宽补偿资金筹集渠道
  • 5. 充分发挥市场补偿的优势
  • 6. 建立生态管理和补偿的社区参与机制
  • 第八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开采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
  • 一、矿产开采的负面效应及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开采问题的独特性
  • 1. 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
  • 2.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开采问题的独特性
  • 二、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开采生态补偿的维度及反思性运维
  • 1. 矿产开采生态补偿的内涵
  • 2. 矿产开采生态补偿的维度
  • 3.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分析
  • 4.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的反思性运维
  • 三、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开采生态补偿机制实证分析一——以甘肃玉门石油资源(枯竭)为例
  • 1. 玉门油田生态环境状况及生态补偿的各方博弈
  • 2. 玉门地区石油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困境
  • 3. 玉门矿区经济转型、生态修复和补偿之思路
  • 四、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开采生态补偿机制实证分析二——以陕西榆林煤炭资源为例
  • 1. 榆林地区实施煤炭开采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
  • 2. 榆林地区煤炭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障碍
  • 3. 榆林地区煤炭资源生态修复和补偿机制的重构
  • 附录一: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及生态补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 附录二:国家关于生态补偿的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报告
  • 参考文献
吕志祥,甘肃通渭人,法学博士,教授,现为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甘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甘肃省法学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环境法及习惯法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科研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10余部;荣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等奖励20余项,指导的学生多次荣获甘肃省“挑战杯”大赛一、二、三等奖。
暂无相关资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