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十大理论创新
售价:
¥41.83
作者:
王东 著
ISBN:
978-7-5117-3576-8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8
装帧:
-
开本:
-
纸张:
-
页数:
-
购买数量:
(当前库存0件)

本书精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老、中、青三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专家、团队的代表性作品,书中不同观点、不同主题相互激荡,是学术梳理、理论创新、科学实践的重要参考。

  • 版权信息
  • 自序 马克思没有死——开创新时代的首要源头活水
  • 上篇 19世纪40年代哲学创新——马克思理论创新第一次飞跃
  • 第一章 实践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创新起点
  •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上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篇新考证
  • 第二节 1844年手稿实践观三大层面、十个要点——自然存在前提论、对象化活动论、异化劳动论
  •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下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第四节 实践前提新论——生态环境是劳动实践的外部前提与自然基础
  • 第五节 实践中介新论——主客体的三大中介系统和双向互动
  • 第六节 实践逻辑新论——从客观逻辑到思想逻辑的中介桥梁
  • 第七节 实践目的新论——天人和谐的新型生态文明
  • 第二章 新唯物主义世界观——1845年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新世界观萌芽
  • 第一节 《提纲》的写作时间与写作动机——超越陶巴之争回到恩格斯
  • 第二节 马恩哲学世界观的根本一致——两份稿本的基本概况
  • 第三节 恩格斯哲学世界观个性特征——恩格斯精心加工的修订稿
  • 第四节 从马克思原稿看其哲学世界观独特价值——比较两个稿本的两处微妙差异(第三条、第十一条)
  • 第五节 根本一致,个性差异——马恩哲学世界观比较研究的三点结论
  • 第六节 新时代新世界观的五大生长点——系统论、过程论、符号论、关系论、互主体论
  • 第三章 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原生态新解读
  • 第一节 唯物史观原生态何处寻——从三种流行观点说起
  • 第二节 唯物史观原生形态——《费尔巴哈》章文本结构分析
  • 第三节 研究起点论:现实个人——《费尔巴哈》章四大理论构件之一
  • 第四节 历史发展论:三大形态——《费尔巴哈》章四大理论构件之二
  • 第五节 矛盾动力论:发展源泉——《费尔巴哈》章四大理论构件之三
  • 第六节 社会结构论:复杂系统——《费尔巴哈》章四大理论构件之四
  • 中篇 《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理论创新第二次飞跃
  • 第四章 三大社会形态论——《资本论》第一手稿《1857—1858年手稿》的五大哲学创新
  • 第一节 新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新探索——劳动二重性理论的第一次系统治定
  • 第二节 异化观的新发展——异化劳动三个新规定的提出
  • 第三节 现实个人与世界历史三大形态论——《资本论》第一手稿思想总纲新发现
  • 第四节 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前资本论”与“后资本论”的两大补充
  • 第五节 自然、劳动、社会、人四元一体的复杂系统发展——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全新视野
  • 第六节 两个马克思,还是二次飞跃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意义何在
  • 第五章 科学、技术、制度综合创新论——1861—1863年《资本论》第二手稿新发掘
  • 第一节 重新发现马克思科学创新论——且看恩格斯当年的“盖棺论定”
  • 第二节 1000年之后四大发明中蕴含的科学创新思想萌芽——走向近代科学创新的最初原点
  • 第三节 1500年前后文艺复兴时代——近代科学创新的思想铺垫
  • 第四节 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时代——近代科学创新的黄金时代
  • 第五节 重新发现马克思技术创新论——《资本论》及其第二大手稿中的“机器篇”、《工艺史笔记》
  • 第六节 11世纪以来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近代技术创新前提
  • 第七节 文艺复兴时代水磨钟表两大发明——近代技术创新的两大物质基础
  • 第八节 18世纪英国近代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两个阶段、两次飞跃
  • 第九节 原始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技术创新——晚年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补充
  • 第十节 重新发现马克思制度创新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
  • 第十一节 微观层面:企业制度创新论
  • 第十二节 中观层面:经济制度创新论
  • 第十三节 宏观层面:社会制度与国家制度创新论
  • 第十四节 科学、技术、制度现代化的综合创新论——马克思创新论精髓新发现
  • 第十五节 三大发明与制度创新——公元1000年现代化原点上的科学、技术、制度综合创新论
  • 第十六节 水磨钟表与资本萌芽——1500年前后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技术、制度综合创新论
  • 第十七节 机器革命与制度创新——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制度综合创新论
  • 第十八节 创新理论源头在哪里——马克思与熊彼特比较研究
  • 第六章 “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论——《资本论》中蕴含的现代史观
  • 第一节 唯物史观、现代史观、世界史观——马克思历史观创新三部曲
  • 第二节 剩余价值发现使唯物史观发展为现代史观——《资本论》历史观的一大哲学创新
  • 第三节 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论——现代史观的系统结构
  • 第四节 三元结构的三种模式——由此决定的现代化三条道路
  • 第五节 国家制度创新滞后——当代危机的问题症结
  • 第六节 解放劳动、创新国家、驾驭资本——中国特色的三元结构
  • 第七节 中国创新的源头活水——马克思《资本论》的最大生长点
  • 下篇 作为《资本论》续篇的晚年文本群——马克思理论创新的晚年升华
  • 第七章 世界史观——马克思晚年思想升华
  • 第一节 晚年马克思文本群——写出“《资本论》续篇”的四组准备材料
  • 第二节 从唯物史观到世界史观——马克思晚年文本群:哲学创新新阶段
  • 第三节 追求自我超越的更大理想目标——马克思与爱因斯坦:晚年思想共性比较
  • 第四节 全球化理论真正源头——马克思世界史观新发现
  • 第五节 什么是全球化——世界历史本质论
  • 第六节 全球化前提、过程、机理——世界历史过程论
  • 第七节 全球化近期后果与发展远景——世界历史前景论
  • 第八节 全球化理论的三大流派——自由主义、新“左”派、马克思主义
  • 第九节 面对“三先”挑战,抓住“三后”机遇——中国应对全球化新方略
  • 第八章 国家观——重新发现马克思理论创新的一条红线
  • 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观方法论精髓——以劳动二重性理论分析国家二重性
  • 第二节 马克思国家观基本理论——国家起源二重性
  • 第三节 马克思现代国家论纲——十大关系
  • 第四节 人民主权论——人民主体、主权在民
  • 第五节 市民社会基础论——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新论
  • 第六节 法治国家论——从人治走向法治
  • 第七节 国家体系论——国家对外、国际关系
  • 第八节 马克思首倡新型国家观——立足1848年革命实践的理论创新先声
  • 第九节 1871年马克思再次阐发新型国家观——在巴黎公社革命实践基础上写成的《法兰西内战》
  • 第十节 无产阶级专政论——特殊过渡时期的特殊国家形态
  • 第九章 马克思价值观十大创新——《资本论》哲学底蕴新发掘
  • 第一节 价值体系的总体创新——从“商品世界”到“自由人联合体”
  • 第二节 价值主体的重新建构——从资本主宰下的孤立个人到人类社会的自由个性
  • 第三节 价值本位的时代更新——从人身依赖性、相对独立性到自由个性
  • 第四节 价值目标的根本革新——从物质利益最大化到自由个性全面发展
  • 第五节 价值尺度的时代变迁——从金钱尺度到自由时间
  • 第六节 价值观念的时代更新——从金钱拜物教到新型价值观
  • 第七节 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从异化对抗到和谐共处
  • 第八节 人与人的新型关系——从异化关系到人际和谐
  • 第九节 人与自我的新型关系——从自我异化到自我解放
  • 第十节 价值形态的现代升华——从物欲世界到自由王国
  • 第十章 马克思人类解放、自由个性观——21世纪创新理论首要源头与哲学基础
  • 第一节 源头活水何处寻——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
  • 第二节 人类解放、个性自由——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 第三节 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学说——哲学底蕴与科学内含
  • 第四节 人的解放的历史条件——时代潮流与时代精神
  • 第五节 个人发展的三大形态——自由个性的历史前提
  • 第六节 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扫清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新使命
  • 第七节 教育创新,培养新人——改革新阶段的支撑点和归宿点
  • 索引
暂无相关资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