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售价:
¥20.70
作者:
刘克定
ISBN:
978-7-5117-3623-9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11
装帧:
-
开本:
-
纸张:
-
页数:
-
购买数量:
(当前库存0件)

本书研究了中国戏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有关表演和艺术特点的谚语,也是艺术家的智慧结晶。这本《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谈到戏剧的发展、流变,以及戏剧与生活的关系,作者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谈来妙趣横生。作者对元、明、清的戏曲论著曾悉心研究,因此,他对戏谚的研究,往往联系历史、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等其他的方面,多渠道多层面地展开他的论述、诠释、鉴赏。

  • 版权信息
  • 谚语悟戏录
  • “丝罗包穷骨,老来叫化坯”
  • “在棚顶做六国丞相,落棚下无钱买豆酱”
  • “虚戈作戏,真假相宜;虚戈谓戏,弄假成真”
  • “变口唱为心唱,化歌者为文人”
  • “看戏无了极,去钱又落肉”
  • “三年出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个唱戏的”
  • “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 “热死的花脸冻死的旦,不热不冷吃丑饭”
  • “中外行吃肉,中内行吃粥”
  • “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
  • “慵汉戏保人,好汉人保戏”
  • “厨师的汤,唱戏的腔”
  • “宁穿破,不穿错”
  • “唐三千,宋八百,道不完的三列国”
  • “要想戏路通,全靠少年功”
  • “千戏一腔,白水淡汤”
  • “千斤说白四两唱”
  • “要邋遢的干净,不要干净的邋遢”
  • “要演深,通古今”
  • “好戏把人唱醉,糟戏把人唱睡”
  • “一台无二戏”
  • “三分戏品,七分人品”
  • “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
  • “三分前场,七分后场”
  • “补箩惜竹,花旦惜曲”
  • “七分锣鼓三分戏”
  •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 “一不扭众,百不随一”
  • “场上不逗后台哏”
  • “吃肉吃三层,看戏看乱弹”
  • “五年的胳膊十年的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
  • “救场如救火”
  • “一清二簧三越调,花鼓调子不用靠”
  •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 “南京到北京,人生艺不生”
  • “角色无大小,配戏不配人”
  • “做忌数见,叠见生厌”
  • “不经一师,不长一艺”
  • “一处拜师,八方学艺”
  • “台上观艺,台下观德”
  • “一艺不精,误了终生”
  • “熟戏要当三分生,练成再加三分工”
  • “入戏情,明戏理”
  • “一戏一行腔,切勿一道汤”
  • “出马门须臾不苟,进马门三步才收”
  •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
  •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千练不如一串”
  • “宁出大价钱,不雇赖箱官”
  • “宁教艺压钱,不教钱压艺”
  • “早扮三光,晚扮三慌”
  •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 “闲时置下急时用,急时抓来不管用”
  • “爱看你个后,唔看你个老”
  • “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 “一年管子二年笙,十年笛子不中听”
  • “要听秦腔胆,梆子、手锣、二股弦”
  • “请君更看戏中戏,对影休推身外身”
  • “有口无口口代口,是人非人人舞人”
  • 戏曲丛谈
  • 谚谣探源
  • 元杂剧与戏曲史
  • 勾栏与瓦舍
  • “音乐、歌舞先于戏曲”考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中国戏曲
  • 附注
  • 人物
  • 术语
刘克定: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会员,杂文家,中国戏剧史研究者。著有《哑口而雄辩的沉思》、《响榻集》《辫子》《南风陌上》、《两个广东人》(又名“旧时星”)、《听涛文稿》、《中国成语中的兵器》、《未闲诗话》、《风雪夜归人》等。杂文曽获第26届上海新闻一等奖,2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人民日报金台奖。广播剧《姑娘,望着我》和《星期三的紫罗兰》曽获湖南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人物评传《哑口而雄辩的沉思》《终有归时节》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
暂无相关资讯
暂无评论